貨架條形屏為何沒有大量上線?
近年來,跟著商用顯現產品在中國商場的使用和普及,產品的類型也逐漸豐富。為滿意客戶的需求,非規范顯現屏應運而生,如:透明屏、條形屏等。整體來看,條形屏在其中是開展相對較好,細分到使用領域,差異很大。
交通領域,條形屏首要使用于地鐵和公交的電子導乘屏,產品標準相對規范,乘著交通信息化建造的春風,去年有近100K的出貨;電梯傳媒,去年借助兩大傳媒運營商的資源搶奪大戰,也有超越300K的出貨。可是,在零售場景中的開展有點差強人意,上游面板廠商消耗人力、物力、財力推出產品,但成效甚微,始終無法上規模,深究其原因首要有以下:
一、零售場景,產品形態多樣,很難統一規范
條形屏在零售行業的使用首要有貨架屏、貨架上方的廣告屏,不同類型的零售門店對條形屏的要求不同。便利店、鞋店、化妝品的貨架標準和產品展示要求均不同,而零售場景又是尋求個性化使用的場景,條形屏的標準很難統一規范。沒有大規模批量生產的產品成本會居高不下,高價又會限制商場擴張。
二、零售使用非硬場景,僅靠上游推進收效甚微
各面板廠商為進入貨架屏商場,均推出了相應的產品,為零售行業信息化建造助力,如BOE、CSOT、INX、AUO等。貨架長度多是600mm、700mm、900mm,價簽的高度多在50-60mm上下,太高則會影響產品的取放。跟著原裝條形屏的推出,產品價格較前幾年有下調,這無疑也在推進商場的開展。
條形屏在零售場景的應用,僅靠上游硬件的推動無法得到快速的發展,需要有合適的模式和解決方案,吸引終端用戶為其買單。